風險管理
風險管理的運作
風險管理政策
- 建立集團營運之風險管理制度
- 實施教育訓練,強化全員風險意識。
- 洞悉經營環境變動趨勢。
- 遵守國際產品安全規範。
- 確保工業安全及環境保護

2022年執行情形與具體成效
2022年設定目標
2022年執行成效
ESG風險分數 ≤30 分
各單位已就所負責業務範圍提報及執行因應/預應方案,ESG風險分數已降為 26.4 分
供應鏈管理:
交貨準確率 ≧85%
中高風險供應商 ≦3%
供應鏈管理:
交貨準確率 85%
中高風險供應商 3%
資通訊管理:關鍵資訊系統及網路服務每月可用率≧99.5%
資通訊管理:關鍵資訊系統及網路服務每月可用率達99.9%
關鍵營運活動之中高風險改善件數 6 件
關鍵營運活動之中高風險改善件數 7 件
人資管理:員工離職率 ≦1.5%
人資管理:員工離職率 1.2%
另外,本公司也採取以下措施,以降低營運風險:
- 訂有「防範內線交易管理作業程序」,以保障投資人及維護公司權益。
- 評估往來對象之誠信紀錄,簽訂之契約中明訂誠信行為條款,如涉及不誠信行為,公司得隨時終止或解除契約之條款。
2023 年
風險管理目標
ESG風險分數
供應鏈管理
交貨準確率
供應鏈管理
中高風險供應商
關鍵營運活動之中高風險改善件數
資通訊管理
網路服務每月可用率
人資管理
員工離職率
風險分類與定義
風險衝擊評估與識別
風險類別 | 說明 | 評估結果 | 後續行動 |
1.市場風險 | 指國內外經濟、科技與產業需求變化或競爭之不確定性,將對企業實現其既定目標的不利影響。 | 可能發生 | 需定期監測 |
2.政治風險 | 指可能會產生長期影響的地緣政治變動 | 發生機率較低 | 定期觀察變化 |
3.環境風險 | 指自然災害、氣候變遷、傳染病等外部不可控風險。 | 可能發生 | 強化緊急應變與風險管理 |
4.法律風險 | 指企業經營活動不符合法律規定、或是因外部事件/因素導致公司商譽或財物損失之風險。 | 發生機率較低 | 定期觀察變化 |
5.財務風險 | 指企業在各項財務活動中,致使企業蒙受損失之風險。 | 可能發生 | 需定期監測 |
6.營運風險 | 指企業經營的過程中,因各項內控/內部管理因素,導致人身、資產、責任與淨利損失的風險。 | 可能發生 | 強化緊急應變與風險管理 |
7.其他風險 | 非屬上述各項風險,但該風險將可能致使公司蒙受重大損失者。 | 發生機率較低 | 定期觀察變化 |
策略風險
因所取得之內外部資訊不夠充分、或因誤判形勢所採取的決策,影響到公司正常營運或造成財務損失。
法遵風險
指企業經營活動不符合法令規定、或是因外部事件/因素導致公司商譽或財物損失之風險。
財務風險
指企業在各項財務活動中,致使企業蒙受損失之風險。
財務風險
指企業在各項財務活動中,致使企業蒙受損失之風險。
營運風險
指企業經營的過程中,因各項內控/內部管理因素,導致人身、資產、責任與淨利損失的風險。
其他風險
非屬上述各項風險,但該風險將可能致使公司蒙受重大損失者。例如:地緣政治風險、其他新興風險等。
其他風險
非屬上述各項風險,但該風險將可能致使公司蒙受重大損失者。例如:地緣政治風險、其他新興風險等。
各項風險衝擊評估結果之後,我們對於環境風險與營運風險具有更詳細的管理。其中環境風險當中的氣候風險之因應,詳情請參考氣候變遷與因應之章節 。針對營運風險之管理,我們也將在本章節進行管理做法描述。
ESG風險評估
類別
風險評估項目
相關管理政策或策略與2022年執行情形說明
環境
(E)
環境保護與管理
一、本公司環境政策為「預應環境風險.邁向環境永續」,並採取以下行動:
- 落實ISO 14001環境管理系統,每年訂定執行方案計畫與目標值,並定期追蹤和檢討各項方案的執行進度,以確保目標的達成。
- 依循「綠色化學12項原則」持續改善製程,提高資源利用率。
- 推動工業減廢(包含水資源、空氣污染物、廢棄物),落實污染預防工作,提升回收率及降低整體排放量。
- 配合政府政策以「每年節電>1%」為目標,積極推動各項節能減碳措施。
- 研發環保技術,提升污染處理效能。
- 持續開發對環境友善的產品,降低產品應用產生的環境衝擊。
- 實施教育訓練,提升全員環保意識與能力。
二、本公司正視溫室氣體排放議題,執行及監控各廠區溫室氣體排放,積極進行碳管理,並依循ISO14064-1標準,持續改善各廠區及子公司之溫室氣體排放績效。
三、導入TCFD架構,建構本公司的氣候風險辨識流程,進行教育訓練以加強人員對氣候變遷衝擊之認識與能力。經跨部門討論氣候風險與機會之結果,總共鑑別出4項風險與2項機會。
四、持續推行「永光化學綠色夥伴認證系統」,執行綠色供應鏈管理及推動綠色採購,也要求供應商必須重視企業社會責任。
五、規劃並執行年度內部稽核計畫,針對本公司須遵循各相關環境法規之合規情形進行稽核,以確保作業流程符合規定。
六、依據GRI標準,持續監控並揭露環境法規遵循情況及說明。
社會
(S)
- 本公司重視職業安全衛生,頒行「尊重生命,追求零災害」安衛政策並落實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各項要求,訂定各項管理指標與目標值,持續消除危害、降低職安衛風險,以保障員工及所有工作者之身心健康與落實職業安全。
- 本公司營運總部及包含子公司在內之各生產廠區,於2022年皆完成「ISO 45001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」驗證。
- 每年定期舉行消防訓練/演練和職安教育訓練,培養員工緊急應變和自我安全管理的能力。
產品管理
- 本公司已建立「有害化學物質管理」及「產品安全保證制度與管理流程」並落實執行,使產品均符合各國登記法規及符合GHS標示要求;並積極實踐「有害物質零排放」之承諾,以確保產品運輸與使用安全。
- 本公司品質政策為「關懷顧客,共創價值」,持續落實「品質管理系統」(ISO 9001及 IATF 16949)各項規定,以提升產品品質與客戶滿意度。
公司治理(G)
- 本公司核心文化為「正派經營 愛心管理」。透過建立公司治理組織、落實內控機制及每年的「誠信經營」與「檢舉制度」教育訓練,強化人員意識,確保本公司同仁與各項作業均確實遵守相關法令規範。本公司也租用「法規雲」軟體,有效掌握法令法規變動之最新要求。
- 本公司已通過ISO 22301營運持續管理系統驗證。
- 本公司重視資通安全,訂定「資訊安全管理政策」,並通過ISO 27001資訊安全管理系統認證。
- 本公司於2018年通過「台灣智慧財產管理規範(TIPS)」A級驗證。除落實各項智財管理規定、遵循政府法規、尊重他人智慧財產外,更確保本公司專利、商標、著作權、營業秘密等自主關鍵技術獲得妥善保護。
強化董事職能
- 公司於2021年設置公司治理主管,提供董事行使職務所需資訊及協助,提升公司董事會效能。
- 為董事規劃相關進修議題,每年提供董事最新法規、制度發展與政策。
- 每年第一季進行整體董事會、個別成員及功能性委員會績效自評;每三年執行一次委由外部機構進行之第三方評鑑,執行結果均揭露於公司網站。
利害關係人溝通
- 依照重大性原則要求,公司重視利害關係人議和與溝通,每兩年執行1次問卷調查,蒐集並分析利害關係人關心之重要議題。本公司每年出版永續報告書並揭露重大主題,同時也透過官網及其他社群媒體更新資訊。
- 依照利害關係人不同之類型,本公司建立各種溝通管道及頻率,例如:網站、電話、電子郵件、會議拜訪、活動參與等方式,進行積極溝通。
環境 (E)
風險評估項目
環境保護與管理
相關管理政策或策略與2022年執行情形說明
一、本公司環境政策為「預應環境風險.邁向環境永續」,並採取以下行動:
- 落實ISO 14001環境管理系統,每年訂定執行方案計畫與目標值,並定期追蹤和檢討各項方案的執行進度,以確保目標的達成。
- 依循「綠色化學12項原則」持續改善製程,提高資源利用率。
- 推動工業減廢(包含水資源、空氣污染物、廢棄物),落實污染預防工作,提升回收率及降低整體排放量。
- 配合政府政策以「每年節電>1%」為目標,積極推動各項節能減碳措施。
- 研發環保技術,提升污染處理效能。
- 持續開發對環境友善的產品,降低產品應用產生的環境衝擊。
- 實施教育訓練,提升全員環保意識與能力。
二、本公司正視溫室氣體排放議題,執行及監控各廠區溫室氣體排放,積極進行碳管理,並依循ISO14064-1標準,持續改善各廠區及子公司之溫室氣體排放績效。
三、導入TCFD架構,建構本公司的氣候風險辨識流程,進行教育訓練以加強人員對氣候變遷衝擊之認識與能力。經跨部門討論氣候風險與機會之結果,總共鑑別出4項風險與2項機會。
四、持續推行「永光化學綠色夥伴認證系統」,執行綠色供應鏈管理及推動綠色採購,也要求供應商必須重視企業社會責任。
五、規劃並執行年度內部稽核計畫,針對本公司須遵循各相關環境法規之合規情形進行稽核,以確保作業流程符合規定。
六、依據GRI標準,持續監控並揭露環境法規遵循情況及說明。
社會 (S)
風險評估項目
職業安全衛生管理
相關管理政策或策略與2022年執行情形說明
- 本公司重視職業安全衛生,頒行「尊重生命,追求零災害」安衛政策並落實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各項要求,訂定各項管理指標與目標值,持續消除危害、降低職安衛風險,以保障員工及所有工作者之身心健康與落實職業安全。
- 本公司營運總部及包含子公司在內之各生產廠區,於2022年皆完成「ISO 45001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」驗證。
- 每年定期舉行消防訓練/演練和職安教育訓練,培養員工緊急應變和自我安全管理的能力。
社會 (S)
風險評估項目
產品管理
相關管理政策或策略與2022年執行情形說明
- 本公司已建立「有害化學物質管理」及「產品安全保證制度與管理流程」並落實執行,使產品均符合各國登記法規及符合GHS標示要求;並積極實踐「有害物質零排放」之承諾,以確保產品運輸與使用安全。
- 本公司品質政策為「關懷顧客,共創價值」,持續落實「品質管理系統」(ISO 9001及 IATF 16949)各項規定,以提升產品品質與客戶滿意度。
公司治理 (G)
風險評估項目
社會經濟與法令遵循
相關管理政策或策略與2022年執行情形說明
- 本公司核心文化為「正派經營 愛心管理」。透過建立公司治理組織、落實內控機制及每年的「誠信經營」與「檢舉制度」教育訓練,強化人員意識,確保本公司同仁與各項作業均確實遵守相關法令規範。本公司也租用「法規雲」軟體,有效掌握法令法規變動之最新要求。
- 本公司已通過ISO 22301營運持續管理系統驗證。
- 本公司重視資通安全,訂定「資訊安全管理政策」,並通過ISO 27001資訊安全管理系統認證。
- 本公司於2018年通過「台灣智慧財產管理規範(TIPS)」A級驗證。除落實各項智財管理規定、遵循政府法規、尊重他人智慧財產外,更確保本公司專利、商標、著作權、營業秘密等自主關鍵技術獲得妥善保護。
公司治理 (G)
風險評估項目
強化董事職能
相關管理政策或策略與2022年執行情形說明
- 公司於2021年設置公司治理主管,提供董事行使職務所需資訊及協助,提升公司董事會效能。
- 為董事規劃相關進修議題,每年提供董事最新法規、制度發展與政策。
- 每年第一季進行整體董事會、個別成員及功能性委員會績效自評;每三年執行一次委由外部機構進行之第三方評鑑,執行結果均揭露於公司網站。
公司治理 (G)
風險評估項目
利害關係人溝通
相關管理政策或策略與2022年執行情形說明
- 依照重大性原則要求,公司重視利害關係人議和與溝通,每兩年執行1次問卷調查,蒐集並分析利害關係人關心之重要議題。本公司每年出版永續報告書並揭露重大主題,同時也透過官網及其他社群媒體更新資訊。
- 依照利害關係人不同之類型,本公司建立各種溝通管道及頻率,例如:網站、電話、電子郵件、會議拜訪、活動參與等方式,進行積極溝通。
氣候變遷風險因應策略與執行績效
轉型風險
風險來源
風險議題
碳政策與法規變化
碳稅/碳費政策
管制現有產品與服務
消費者偏好轉變
技術風險
未用較低的排放量替代現有的產品和服務
客戶行為轉變
原物料風險增加
實質風險
風險來源
風險議題
立即性
極端天氣事件(如颱風和洪水的嚴重性增加)
1. 導入能源管理系統
2. 導入全面碳盤查,進行碳風險管理
3. 發展永續產品
4. 汰換老舊高能耗設備
■ 使用低碳能源
■ 提升能源使用效率
■ 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密集度
5. 提升廢棄回收率
6. 提升用回收率
針對各項處置策略,本公司已制定對應之管理指標與目標值如表。
風險
風險類型
應應策略
管理指標
2021實績
2022實績
溫室氣體總量管制
政策和法規風險
8.9
7.8
市場以低碳商品替代現有產品
技術風險
54.7
56.0
原物料成本上漲
市場風險
製程持續改善,提升生產績效
原子利用率 (%)
67.1
71.4
提升能資源使用效率
用水回收率R2(%)
86%
92%
水電汽供應不穩定/風災、水災、旱災
環境風險
發展BCM計畫,降低災害衝擊
全公司中高風險之BCM計畫件數
6件
7件
溫室氣體總量管制
風險類型
政策和法規風險
節電、改用天然氣/外購蒸氣、減少碳排
管理指標
GHG排放密集度
2021實績
8.9
2022實績
7.8
市場以低碳商品替代現有產品
風險類型
技術風險
因應策略
加速研發「永續產品」
管理指標
永續產品營業額占比(%)
2021實績
54.7
2022實績
56.0
原物料成本上漲
風險類型
市場風險
製程持續改善,提升生產績效
管理指標
原子利用率 (%)
2021實績
67.1
2022實績
71.4
提升能資源使用效率
管理指標
用水回收率R2(%)
2021實績
86%
2022實績
92%
風災、水災、旱災
風險類型
環境風險
發展BCM計畫,降低災害衝擊
管理指標
全公司中高風險之BCM計畫件數
2021實績
6件
2022實績
7件
另外,也針對因極端氣候所造成之「立即性風險」,選定「廠區遇雨積水次數」作為管理指標(2022年廠區淹水次數=0);並做好各項防範措施,續朝「2023年廠區遇雨積水次數=0」之目標積極努力。